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岗位实习单位遴选标准

2024年06月30日 17:23  点击:

为深化产教融合,保障学生岗位实习质量,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制定以下实习单位遴选标准,从企业资质、岗位专业性、学生权益、校企协同等多维度综合考量,确保实习过程既能服务学生职业成长,又能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。

一、企业资质与行业匹配度

行业资质要求
企业需具备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资质(如测绘甲/乙级资质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),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。优先选择行业龙头企业、科研院所或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单位,确保学生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规范。

业务方向匹配
企业主营业务需与学院专业方向高度契合,涵盖大地测量、遥感技术、地理信息系统(GIS)开发、三维建模、智慧城市等核心领域。企业需提供明确的岗位技术清单,避免学生参与与专业无关的辅助性工作。

二、岗位内容专业性

技术岗位职责明确
实习岗位需以技术实践为核心,职责包括但不限于:

数据采集与处理:外业测绘、无人机航测、GNSS定位等;

空间分析与开发:GIS平台应用、空间数据库管理、遥感影像解译;

软硬件开发:测绘仪器调试、地理信息软件开发、三维可视化建模等。
严禁安排学生从事纯行政、销售等非技术类岗位。

项目实践导向
企业需为学生分配实际生产或科研项目任务(如国土调查、灾害监测、智慧城市平台搭建等),通过真实场景强化课堂理论的应用能力,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全流程,提升综合技能。

三、实习培训与指导机制

双导师制培养

企业导师:由具备5年以上行业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,负责制定个性化实习计划,每周至少安排1次技能指导与答疑;

学院导师:定期与企业沟通,监督实习进度,协调解决学生问题。

分阶段目标考核
实习周期内需设置阶段性目标(如掌握某仪器操作、完成某模块开发),并通过中期答辩、技术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成长,确保实习成果可量化。

四、学生权益保障

规范化协议签订
企业需与学院、学生签订三方实习协议,明确以下内容:

工作时长:每日不超过8小时,外业工作需提供合理调休;

安全保障:高危作业(如高空测绘、野外勘探)须配备专业防护设备及应急预案;

劳动报酬: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实习补贴,或提供食宿交通补助;

保险覆盖:企业需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及工伤保险。

权益申诉通道
学院设立实习监督小组,开通学生权益反馈渠道,对违规企业实行“一票否决”机制。

五、职业发展支持

就业衔接机制
对表现优异的学生,企业可优先提供转正机会或出具就业推荐信,并纳入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库。

行业资源开放
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:

技术培训:参与企业内部技术讲座、行业论坛;

职业规划:邀请企业HR或技术专家开展求职指导;

人脉拓展:推荐学生加入行业协会或参与行业展会。

六、校企合作基础

长期合作优先
优先选择与学院有联合科研项目、共建实验室(如遥感数据处理中心)或联合申报专利的企业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
协同管理机制

企业需配合学院完成实习质量评估,包括学生技能提升度、企业满意度等指标;

实习结束后,企业代表需参与学生成果答辩,共同评选优秀实习生及优秀实习案例。

七、遴选流程与动态管理

企业申报与筛选

企业提交资质证明、岗位计划及培训方案,学院初审后组织专家评审;

通过初审的企业需接受学院实地考察(重点核查技术设备、导师资质及安全保障)。

三方协议签订
明确学院、企业、学生的权责,确保实习目标与资源匹配。

动态调整机制
建立实习单位“红黑榜”,对未达标准的企业实行退出机制,并定期更新优质实习单位资源库。

本遴选标准旨在构建“以学生为中心、以技术为纽带、以就业为导向”的实习生态,通过校企深度协同,助力学生实现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,同时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,反哺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。




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

2024年6月30日    



上一条:岗位实习信息互通制度 下一条: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实习指导教师遴选标准

关闭